四季网

四季网

《中世纪2:全面战争》,它陪伴了我整个高中的,游戏生涯

admin
《中世纪2:全面战争》,它陪伴了我整个高中的,游戏生涯-第1张-游戏信息-四季网



《中世纪2:全面战争》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游戏,它可以说陪伴了我整个高中的游戏生涯,我对它也有很特殊的感情。不过其实它也并不谈得上是很严肃认真的考据文章,所以还是把它当作在一篇属于游戏党们在闲暇时刻自娱自乐性质的文章好了。

这次我们稍微写的有仪式感一些,先放了《天国王朝》资料片的背景音乐,让大家可以回味一下十几年前初见这款游戏时的感觉……

(Crusades Frontend) Dry Wellmusic.163.com/song?id=496619240&userid=398377905

对狂热信徒而言,战争,永远不可避免。无论国王,还是苏丹,都无法平息内心的求战怒火。自海洋上,自沙漠中,他们云集圣地,舍命恶战。因为他们深知,一旦在圣战中捐躯,天堂大门必会为他们敞开……

耶路撒冷骑士(Knights of Jerusalem)/ 步行耶路撒冷骑士(Dismounted Knights of Jerusalem)/ 的黎波里骑士(Knights of Tripoli)/ 步行的黎波里侍从(Squires of Tripoli)

耶路撒冷骑士是为国家效命沙场的封邑贵族,装备骑枪、战斧和重型链甲 / 的黎波里骑士是为国家效命沙场的封邑贵族,装备骑枪、长剑和重型链甲

虽然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以十字军攻陷耶路撒冷,建立耶路撒冷王国而结束,但耶路撒冷并不是十字军在圣地的唯一力量。从北起幼发拉底河上游,南至红海的领域内,十字军沿着海岸一共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国、安条克公国、埃德萨伯国以及的黎波里伯国四个十字军国家(Crusader states)他们也被统称为“Outremer”,意为“海外”。

的黎波里伯国(County of Tripoli)由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领袖,图卢兹伯爵雷蒙德(Raymond IV)建于1109年。其统治范围大致以今天黎巴嫩的黎波里(Tripoli,今天黎巴嫩第二大城市)地区为主。在游戏中为了简化派系,的黎波里伯国也被并入了耶路撒冷王国成为了一个派系,所以在耶路撒冷王国能够招募到的黎波里骑士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十字军在海外建立的数个十字军国家

法兰克斧兵(Frankish Axemen)/ 土耳其轻骑兵(Turkopoles)/ 索迪尔弓箭兵(Sodeer Archers)

法兰克斧兵装备战斧和简陋盔甲,属于轻装步兵,通常为封邑贵族雇佣作战 / 土耳其轻骑兵在耶路撒冷的基督教军队中执行轻骑兵任务,装备战弓和长剑 / 索迪尔弓箭兵为十字军国家雇佣部队,通常不穿盔甲,以自制战弓和短刀作战

在东征时代,十字军把他们在圣地见到的所有穆斯林都统称为“撒拉森人”(Saracen)相反,穆斯林们则把所有来自西欧的基督徒统称为“法兰克人”(Franks)很明显,这都是一种很笼统的认知(可能还含有一些落后的偏见)就拿《帝国时代2》里面的撒拉森来说,他们既可以作为战役“萨拉丁”的主角,又可以在历史战役“图尔之战”中扮演入侵的穆斯林。

十字军国家在圣地的生存能力完全取决于自身的军事实力。虽说十字军为他们建立的王国从西欧带来了封建制度,但就圣地短缺的人力而言,仅靠封邑征招的部队还是远远无法满足同异教徒作战的需要。几乎所有的十字军国家都需要被称作“Sodeer”(意为“士兵”)的雇佣兵来弥补兵员的短缺。

一些在封建基础上无力提供征招兵的封臣也需要筹集规定数量的雇佣兵为领主作战。雇佣兵的报酬往往很高,但随着撒拉森人不断夺回土地,原先的城镇不断易手,他们也不得不面对拖欠工资的情况。有时一些意料之外的财富也会用来供养佣兵,根据记载,为了弥补对主教托马斯·贝克特(Thomas Becket)的谋杀,英国国王亨利二世(Henry II)向圣地捐赠的金钱礼物就被用来在1187年的哈丁之战(Battle of Hattin)前雇佣一支数目可观的雇佣兵部队了。

并非所有的雇佣兵都由法兰克人构成,当地基督徒、叙利亚人、亚美尼亚人都可以成为被雇佣的对象。在雇佣部队里,数量最多也相对可靠的,是一种名叫“土科波”(“Turcopole”,在希腊语中意为“突厥人之子”)的部队,之所以这样命名,是由于当时的人们认为他们大多都是突厥人的后代,但实际上他们的来源非常复杂,除了本地的叙利亚人之外,甚至还有一些法兰克人也会被归入其中。

土科波人通常以轻骑兵的方式作战,他们有自己的军官“Turcopolier”。根据记载有4000多名土科波在1187年的哈丁之战被俘,他们随后被萨拉丁下令处死,因为其被认为是叛教者,后来的马穆鲁克人也会用同样的原因杀害被俘的土科波。在十字军在圣地的最后一个据点阿克失陷后,幸存下来的的土科波人也同骑士团们一道撤到了塞浦路斯、罗德岛和马耳他等地。

黎巴嫩马龙弓箭兵(Maronites of Lebanon)

马龙弓箭兵是来自埃德萨伯国的阿拉伯战士,箭术高超来去如风,对敌军箭如雨下

马龙派(Maronites,全称马龙尼礼教会)目前是基督教东仪天主教会的一个分支,在5世纪早期由叙利亚教士圣马龙(Maron)创立。现今的马龙派信徒在全球大约有400万人,其中黎巴嫩约有100万,占该国人口的四分之一。根据黎巴嫩的宪法,总统必须由基督徒来担任,因此黎巴嫩历任的大部分总统几乎全是马龙派教徒。

如今的黎巴嫩马龙派基督教徒

自穆斯林大征服后,零星的马龙派反抗在叙利亚和黎巴嫩时有发生,这也让马龙派整体对于十字军的到来持欢迎的态度。部分马龙派信众可能被雇佣参加了十字军的部队,由于十字军国家的法律禁止他们穿戴法兰克服饰,因此他们大多都穿着与撒拉逊人相同的当地服装,仅以一条羊毛腰带加以区分。蓄须也是马龙派的特征之一,这也让他们的外表看上去非常粗犷。

复合弓是马龙派的主要武器,他们大多不穿盔甲,移动轻便。也有的马龙派酋长会身穿盔甲,骑马作战。由于他们大多身着缴获的穆斯林武器和盔甲,这也使得他们进一步与撒拉逊人更难区分了,因此马龙派酋长的盔甲上往往会有十字架的标记。

圣殿骑士团荣誉骑士(Templar Confrere Knights)/ 圣殿骑士团主帅卫队(Marshall of the Templars)

圣殿骑士团荣誉骑士为骑士团短期成员,装备骑枪、狼牙棒和重型盔甲 / 圣殿骑士团主帅卫队职责为作战中保护主帅安全,属于独特精英部队

圣殿骑士团(Knights Templar)包括后面提到的的医院骑士团(Knights Hospitaller)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十字军时代著名军事修会,因此有关他们自身的历史在这里就不多赘叙了。同医院骑士与条顿骑士不同,圣殿骑士团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纯粹的军事组织。在圣地时期,他们的好战和军事重要性也被同时期的人们不断赞扬,认为他们“不问敌人有多少,只问敌人在哪里”(当代斯巴达并感)

要想加入骑士团这样的军事修会成为其中的一员,骑士们必须发愿坚持独身、禁欲、不拥有私产,这样才能远离那罪恶俗世。不过许多骑士团都接纳另一种相对短期的入会者,这些入会者被称为“荣誉骑士”(Confrere Knights,源自法语中的“同僚”“伙计”)荣誉骑士们没有做出独身的誓言,可以结婚并最终回归世俗生活,但他们远远没有终身成员那么高的地位。此外,这样做的代价也是很高的,当他们死后,一半的财产会被收归骑士团管理。

如今的马耳他骑士团也保留了“荣誉骑士”这一称号头衔,其人数差不多在25000人左右,包括叶利钦、罗纳德·里根以及乔治·布什等知名政要都是它的荣誉骑士会员

当然除去各类服务人员,圣殿骑士团内部只有大约十分之一的人是真正的骑士身份。加入圣殿骑士团也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前往圣地,圣殿骑士团在欧洲各地的地产也需要派人前去打理。大团长(Grand Master)是整个圣殿骑士团的领袖,他的副手是被称为“Seneschal”的总管,其次是被称为“主帅”(Marshall)的高级军事官员,他们具体指挥作战,分管骑士团内部的各类指挥官,以及管理马匹、武器和装备。

耶路撒冷宫廷总管卫队(Constable of Jerusalem)

宫廷总管卫队皆为精锐重骑兵,挥舞骑枪和狼牙棒纵横沙场,为独特精英部队

由于耶路撒冷王国的建立者们大多数是位于如今法国北部的领主们,因此法兰西的封建制度以及官职设置也被一同引入了耶路撒冷。在耶路撒冷王国,国王座下共有六位主要的高级官员:

管理王国司法,在战时亦要领导军队出征的宫廷总管(Constable)负责领导雇佣兵,掌管军队的马匹以及分发战利品的元帅(Marshall)管理财政收入,以及主持加冕仪式的执事(Seneschal)管理王室及其仆人的内侍(Chamberlains)负责各类王室事务的管家(Butlers)制定契约和宪章,管理王国外交事务的掌玺大臣(Chancellors)

大部分十字军国家,包括安条克公国和的黎波里伯国等都沿用了类似的官职系统,而在十字军在东方的领土沦陷后,耶路撒冷王国的这些官职更多的成为了一种荣誉用来授予。每逢作战,宫廷总管必须行使自己的权力率领军队出征,因此在这里为耶路撒冷的宫廷总管配备一支强大的骑兵卫队也是理所应当的了。

安条克骑士(Knights of Antioch)/ 步行安条克骑士(Dismounted Knights of Antioch)/埃德萨骑士(Knights of Edessa)/ 步行埃德萨侍从骑兵(Edessan Squires)

安条克骑士是为国家效命沙场的封邑贵族,装备骑枪、长剑和重型链甲 / 步行埃德萨侍从骑兵多装备轻型盔甲、盾牌和狼牙棒,为精锐重装步兵

和上文提到的耶路撒冷王国和的黎波里伯国类似,埃德萨伯国(County of Edessa)和安条克公国(Principality of Antioch)也是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胜利后建立的国家。安条克公国的建立者是南意大利的领主,诺曼人伯爵塔兰托的伯希蒙德(Bohemond I of Antioch)而埃德萨伯国的建立者则是布永的戈弗雷的兄弟,后来的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一世(Baldwin I of Jerusalem)当然在游戏里为了简化处理,这俩也被合并为了同一个派系。

(在这里也只是简略的进行介绍,毕竟我们这一个系列主要以考据为主。如果想要更仔细了解这些十字军国家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阅相关资料)

西里西亚弓箭兵(Armenians of Cilicia)

西里西亚弓箭兵来自当地基督信徒,装备复合弓和战斧

差不多在11世纪中期,高加索的亚美尼亚王国先后被拜占庭帝国以及赛尔柱突厥人所征服,战乱致使大批亚美尼亚人被迫离开他们的家园,前往小亚细亚的西里西亚(Cilicia,又称奇里乞亚)避难。在曼齐克特之战后的混乱里,许多流亡的亚美尼亚贵族在这里自封领主建立统治,他们中最成功的要属在1098年建立小亚美尼亚王国(Armenian Kingdom of Cilicia)的鲁本一世(Ruben I),他的王国在西里西亚的统治一直延续到了1375年才为马穆鲁克人所推翻。

魔法师此前曾经有一个非常出名的作品《忠臣传》讲述了亚美尼亚人出身的雅兹迪人曹孟德是如何匡扶罗马帝国社稷的。事实上魔法师选择曹公发家的地方就是当时的小亚美尼亚

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期,十字军领袖布永的戈弗雷(Godfrey de Bouillon)被西里西亚的亚美尼亚人认为是他们的救世主。十字军受到了他们热情的帮助,在此后两个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亚美尼亚王国一直是十字军国家的盟友。同西方的接触也让小亚美尼亚的军事组织发生了变化,封建制度、服饰风格和骑士阶层被引入了这个国家,一批亚美尼亚骑士还被雇佣出现在了附近的十字军国家安条克公国和埃德萨伯国,这些都进一步表示小亚美尼亚的社会变得更偏向西方了。

亚美尼亚人在安条克公国和埃德萨伯国境内数量众多,他们构成了这两个十字军国家臣民、雇佣军以及同盟军的很大一部分。不过许多亚美尼亚人也同样加入了穆斯林的部队,大马士革的塞尔柱埃米尔突突什(Tutush I)的部队中就有相当多的亚美尼亚人,同样的法蒂玛王朝也会雇佣亚美尼亚人作为弓箭手。

圣墓守护者(Canons of the Holy Sepulcher)

圣墓守护者为精锐重装步兵,最初担任圣墓守护职责。他们装备精良盔甲和锋利长剑,为独特精英部队

所谓“圣墓”,指的是今天位于耶路撒冷的圣墓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这里 不仅是耶稣遇难、安葬和复活的地方,也是今天基督教各派别公认的圣地。不同于游戏中字面意思上的给圣墓教堂看大门的,历史上的“圣墓守护者”(Advocatus Sancti Sepulchri)更多指的是人们对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领袖之一,传奇人物布永的戈弗雷(Godfrey of Bouillon)的称呼。

如今的圣墓教堂被基督教的各个教派瓜分。教堂内的每一颗钉子、每盏蜡烛甚至每块石头都被登记在案,分归各个教派所有

在十字军胜利攻陷耶路撒冷后,众人推举声名大振的戈弗雷成为耶路撒冷的国王,戈弗雷答应掌管这座城市,但他谦卑地拒绝了称王的邀请。虽然在此时他的地位已然是耶路撒冷之主,但在公开场合,他还是倾向于使用模糊的“元首”(Princeps)等称谓而非“国王”。后世的人们普遍认为“圣墓守护者”也是戈弗雷在此后采取的头衔之一,但这个称谓的出处其实也来自于其他人在信里对他的称谓。

如果按照原版《中世纪2:全面战争》的时间线来看,开局的埃及正处于什叶派的法蒂玛王朝 统治之下,而到了《天国王朝》所处的年代,埃及的统治者已经变为了逊尼派的萨拉丁了。因此,游戏中的埃及其实并不是指具体的哪个王朝,而是在中世纪的一长段时间里统治埃及这片土地政权的集合。

着手查阅伊斯兰派系的兵种花费了我很多的时间,尤其是搞清楚诸如“马穆鲁克”和“古拉姆”、“穆塔维亚”和“加齐”等词语的区别。因此在这里要先感谢一下在我写作时给出指导的

@倒骑驴的缠头仙

@fatgn

@小狮子ArslanKhan

@树大师

@数学九十分

等朋友。

古拉姆重骑兵(Ghulams)/ 步行古拉姆骑兵(Dismounted Ghulams)

古拉姆部队为马穆鲁克前身,这些精锐重骑兵训练有素,身穿重型板甲,使用骑枪和狼牙棒进行厮杀

“古拉姆”(Ghulam ,复数形式为Ghilman)这个词的本意大致与“小子”“仆人”有关,今天一些穆斯林男性仍然会以“Ghulam”作为自己的名字,意为“……的仆人”。不过随着奴隶兵制度在伊斯兰世界的普及,这个词在今天中亚和南亚的许多语言里已经可以直接用来表示“奴隶”的意思了,甚至在南印度的卡纳达语(Kannada)里都是用“Gulāma”一词表示奴隶,可见这一制度影响力之大。

在亚美尼亚的加吉克(Gagik)有一座10世纪修建的基督教堂,教堂的外墙上刻有《旧约》中大卫迎战歌利亚的浮雕故事,其中巨人歌利亚的形象就被认为是参考了当时一名穆斯林古拉姆的装束

古拉姆这类奴隶兵在伊斯兰世界出现的时间大致可以追溯到9世纪,当时的阿拔斯哈里发穆尔塔西姆(Al-Mu'tasim,833-842在位)从中亚各地购买突厥人奴隶,组建了第一支名为“古拉姆”的部队。这支人数超过7万的雇佣军很快失去控制,在此后的数年里干预朝政,随意废立哈里发的事情屡见不鲜,光是朝廷每年支付给古拉姆的薪水就高达100万第纳尔,工资的拖欠也是古拉姆时常发生骚乱的原因。

真正古拉姆制度化与完善化的,是差不多同时代的萨曼王朝(Samanids,819-999)萨曼王朝建立了一套系统的训练体制,被选拔的突厥青少年需要从小就学习战斗技巧,经过七年训练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古拉姆骑兵。在当时阿拔斯王朝晚期那个军阀割据的时代,古拉姆制度提供了一个相当高效的军官选拔机制,苛刻的选拔和严格的训练让古拉姆成为了一支职业化程度相当高的精锐部队,但这种制度的大行其道并非没有代价……

由于古拉姆部队只忠诚于个人而非国家,在权力更替时,新君主通常会新招募一批忠于自己的古拉姆,而原先忠于旧君主的古拉姆则会被就地解散(除非能被新君主重新招募)这些流窜的古拉姆老兵往往会成为威胁社会乃至国家的不安定因素。此外,古拉姆的忠诚也尚无定数,随着古拉姆军队规模的壮大,古拉姆将领对于权力的渴望让他们很难不行僭越夺权之事。就拿搞古拉姆制度搞的最起劲的萨曼王朝来说,公元962年,萨曼王朝的古拉姆将领阿勒普特勤(Alp-Tegin)因在萨曼王朝的权力斗争中失败,占据了阿富汗的加兹尼城(Ghazni)自立,建立了属于古拉姆自己的伽色尼王朝(Ghaznavids,962-1086)

仅仅三十年后,伽色尼王朝的一代雄主马哈茂德(Mahmud of Ghazni,998-1030在位)就联合当时河中的喀喇汗王朝两面夹击,灭亡并瓜分了萨曼王朝。马哈茂德凭借古拉姆骑兵横扫千军,建立了一个从里海一直到印度的强大帝国

马穆鲁克弓骑兵(Mamluk Archers)/ 马穆鲁克重骑兵(Mamluks)

马穆鲁克弓骑兵以奴隶身份进入埃及,自童年始即接受作战训练,他们箭法如神,近战搏杀亦颇为出色 / 马穆鲁克重骑兵盔甲精良,为精锐重骑兵

抛却古拉姆失控所产生的后果不谈,古拉姆制度的本意,是创造出一批只忠诚于君主本人的精锐直属部队。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古拉姆骑兵往往能够决定战争的胜负,伽色尼、大塞尔柱、德里苏丹国和花剌子模在此后都不约而同地沿用了古拉姆的训练方式。包括后来大名鼎鼎的马穆鲁克,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古拉姆……

“圣路易的洗礼盆”(Baptistere de Saint Louis)是一件制作于14世纪的马穆鲁克王朝工艺品,因其描绘了当时马穆鲁克骑兵的作战形象而闻名

“马穆鲁克”(Mamluk,复数形式为Mamalik)这个词的原意大致是“被拥有,被占有”,早在萨拉丁建立大名鼎鼎的马穆鲁克部队之前,这个词在伊斯兰世界就已经可以用来表示私有奴隶了。只是在今天马穆鲁克和古拉姆两个词被混用的情况非常普遍,大多数人已经很难明白这两个词之间到底有什么差别了。

为了抵御十字军的侵扰,萨拉丁重建了法蒂玛王朝的旧军队,有感于此前古拉姆的为乱一方,萨拉丁改良了当时的古拉姆制度。萨拉丁认为,原先的古拉姆体系过于宽松,只要有财富和权力,即使是古拉姆军官也能供养属于自己的古拉姆,这样套娃的结果就是古拉姆训练质量的下降和忠诚的缺失。萨拉丁将古拉姆改组成为必须依附于苏丹的私人奴隶,为了减少与本地贵族的联系,他们需要在专业的训练场所集中训练,在磨练个人武艺的同时灌输对苏丹的信任和忠诚,这一批古拉姆部队便是最早的马穆鲁克军团。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马穆鲁克都是欧亚大陆上骑兵训练登峰造极的产物,不管是在阿苏夫会战中面对十字军,还是在艾因扎鲁特之战面对蒙古人,马穆鲁克都有不俗的表现。萨拉丁之后的历代埃及苏丹都狠抓马穆鲁克的训练,比起古拉姆,马穆鲁克兵的个人训练更加严格,军事组织也更加严密。然而和古拉姆的结局类似,没有人能够阻止职业军人攫取属于他们的权力。常年的作战让马穆鲁克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军事集团,在1250年,叛变的马穆鲁克杀害了阿尤布王朝的末代苏丹开创了属于自己的的马穆鲁克王朝(Mamluk Sultanate)

艾哈盖弯刀步兵(Al-Haqa Infantry)/ 卡萨吉卫队(Khassaki)/ 马穆鲁克禁卫骑兵(Royal Mamluks)

艾哈盖步兵来自埃及和阿拉伯,多为马穆鲁克后裔,作战时装备盔甲、盾牌和弯刀 / 卡萨吉卫队皆为军中精英,骑乘神骏战马,装备极为精良华丽,为苏丹贴身卫队 / 禁卫骑兵为苏丹卫队,自马穆鲁克军营中择精悍武勇之士接受更为艰苦训练,方可造就这支精英部队

虽然在此后,马穆鲁克是作为一个整体的军事集团来统治埃及的,但在马穆鲁克内部,还是有一套制度来划分不同的马穆鲁克兵的。在马穆鲁克统治的时代,埃及军队的主要成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苏丹直属的禁卫马穆鲁克部队(Al-Mamalik Al-Sultaniyya)地方埃米尔下辖的马穆鲁克部队(Al-Mamalik Al-umara’)由非奴隶出身的自由人组成的被称作“艾哈盖”(Al-Halqa)的部队

禁卫马穆鲁克是苏丹的个人兵团,也是马穆鲁克军队的骨干,他们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

由当前苏丹亲自购买培养训练的,被称作“Julban”(原意为“被购买的”)的马穆鲁克兵从已故的前苏丹或埃米尔的部队中重新招募的,被称为“Qaranisa”(原意为“被使用过的”)的马穆鲁克老兵

禁卫马穆鲁克中的部分人会被拔擢成为名叫“Khassaki”(复数形式为“Khassakiyyah”)的苏丹贴身护卫,他们可以装备最好的武器和盔甲,获得优渥的报酬以及在政府中担任要职的机会。根据执政的苏丹获得和建立直属部队的能力,禁卫马穆鲁克的数量在各个时期都不尽相同,例如在拜伯尔斯(Baibars)的时代差不多有12000到16000名禁卫马穆鲁克,而到了巴尔库克(Barquq)的时代,这一数目只维持在了约4000至6000人。

“Khassaki”一词的本意是“苏丹直属”,不过到了奥斯曼帝国时期,这个词的含义已经引申成为对于苏丹后宫的一个代称,例如许蕾姆苏丹的称号“苏丹之爱”(Haseki Sultan,其中的“Haseki”就是“Khassaki”一词演变来的)

在中世纪的埃及,原则上讲,身为穆斯林的埃及人和阿拉伯人是不可以成为马穆鲁克的(伊斯兰教在教义上禁止奴役穆斯林)如果他们想要从事军事生涯,他们就会被编入名为艾哈盖(Al-Halqa)的部队,组成艾哈盖的群体很多,他们必须自备用于作战的装备。马穆鲁克的子嗣们也会被编入艾哈盖,因为他们在伊斯兰世界出生并长大,没有经历过他们父辈那样的皈依过程以及严格的训练,无法成为一名真正的马穆鲁克。此外,一些由于战乱从安纳托利亚和伊朗前往埃及和叙利亚的被称作瓦菲迪亚(Wafidiyya)的难民也会倾向于加入艾哈盖,用服兵役换取在当地生活的权利。

努比亚弓箭兵(Nubian Archers)/ 苏丹部落剑士(Sudanese Tribesmen)/ 苏丹火绳枪兵(Sudanese Gunners)

努比亚弓箭兵是来自非洲的轻装步兵,装备战弓和格斗武器 / 苏丹部落剑士来自非洲部落,作战极为骁勇 / 苏丹火绳枪兵来自非洲各处,是训练有素的火绳枪部队

长期以来,伊斯兰世界古拉姆的来源都是中亚信奉异教的突厥民族,不过“古拉姆”是一个通用的术语,成为古拉姆并没有种族上的限制。来自今天尼罗河上游苏丹地区的黑人就经常会被统治埃及的法蒂玛王朝雇佣进行作战。当萨拉丁接手法蒂玛王朝的旧部队进行重组时,埃及军队里苏丹士兵的数目已经达到了三五万之众,其中还包括一支被称为“黑古拉姆”(Qaraghulams)的骑兵部队(可能由黑人和柏柏尔人组成)他们在日后也被吸纳进了萨拉丁的部队,成为了一支重要的骑兵力量。

到了阿尤布王朝和后来的马穆鲁克时期,苏丹士兵在埃及军队中的作用开始逐渐下降以至于完全淡出,黑人在埃及军队中的作用更多变成了充当仆役或者是马夫这类的角色

苏丹奴隶弓箭兵(Abid al-Shira)/ 卡塞吉斧兵(Khasseki infantry)/ 艾什尔矛兵(Al-'Ashair infantry)

苏丹奴隶弓箭兵装备复合弓、短刀和轻甲,箭法出色,但近战较为脆弱 / 卡塞吉斧兵多僱佣于库尔德和贝都因地区,装备战斧和盾牌,盔甲极为简陋 / 艾什尔部队主要来自叙利亚-巴勒斯坦和黎巴嫩地区的诸多游牧部落,通常不穿盔甲,使用长矛和盾牌作战

通俗的来说,这三种部队都是不同时期出现在埃及军队中的外籍辅助军的名称。"Abid al-Shira"(本意为“买来的奴隶”)是前文提到的法蒂玛王朝时期对于购买的苏丹奴隶士兵的另一种称谓,得益于努比亚优良的弓箭传统,绝大部分苏丹士兵都是弓箭手,有时也会被装备长矛和盾牌成为步兵。

接下来两种部队出现的时间则要到了稍晚之后的马穆鲁克时代,在战时,苏丹除了动员常备军之外,还会从统治疆域内征兆大量的辅助部队,这些部队有时被称作“Khasseki”(和“哈萨克”的“Kazaks”一词同源,大致意思为“自由人”或“游牧者”)他们大致包括游牧的土库曼人和贝都因人部落(多提供辅助骑兵)库尔德人,以及来自叙利亚和黎巴嫩的被称作“艾什尔”(Al-'Ashair)的半游牧民族,艾什尔多会被雇佣为弓箭手,有时还会充当骑兵。

锡比恩精英卫队(Sibyan al-Khass)/ 苏丹禁卫军(Tabardariyya)

锡比恩意为青年卫队,乃皇家马穆鲁克中至为出类拔萃者,使用复合弓和长剑作战 / 苏丹禁卫军主要职责为保护苏丹宫殿,他们使用战斧,作战极为骁勇

这俩都是不同时代的埃及禁军编制,就数值来看,锡比恩精英卫队应该是《天国王朝》资料片里最强的弓骑兵。不过和一样只能在开罗训练的卡萨吉卫队不同的是,后者所指的其实是法蒂玛王朝时代中央军中的一支五百人左右的名为“Sibyan al-Khass”(其名称含义为“青年卫队”)的宫廷卫军。但鉴于有关法蒂玛朝的记载比马穆鲁克时代的要稀缺的多,关于他们的具体组织,以及其究竟是作为步兵还是骑兵,我们目前也都不得而知了。

右侧持矛者即为法蒂玛王朝时期的一名中央军卫兵,其人数大约维持在五千人左右

至于“Tabardariyya”一词,大概指的是马穆鲁克时代一支保卫苏丹的步兵卫队。它由两个词语组合而成:表示一种战斧的“Tabar”(形状有点类似骑砍2里的重型行刑斧)和表示“秩序的,管理的”之意的“Dariyya”。因此这两个词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持斧卫队”,持斧卫队以其装备的鞍形斧而闻名,但根据零星的记载来看,我们对这支部队的人数和编制到目前都还不甚清楚。

“鞍斧”(Tabar)是一种在伊朗、印度以及中亚常被使用的战斧,它的斧柄很薄,重量很轻,适合在马上作战时近身使用,在后来渐渐演变成贵族身份地位的象征。

伊斯兰歹旬孝攵者(Ghazis)/ 穆塔达维亚棍兵(mutatawwi'a)

伊斯兰歹旬孝攵者是狂热宗教战士,使用战斧作战,擅长狂暴攻击 / 穆塔达维亚棍兵是狂热的宗教志愿部队,未经训练,全凭满腔蛮勇和手中短棍杀开血路

为了不被和谐,只能做这样的处理了……“加齐”“穆塔维亚”都是穆斯林国家在发动吉哈德之后可以雇佣到的廉价炮灰部队。要想区分“加齐”和“穆塔维亚”这两个词的范围是很难的,因为它们在后世所指代的人群基本上是重合的,虽然其各自有着不同的来源和含义。

自大征服事件之后,伊斯兰世界广袤的边境就存在着大量不安定的因素:异教徒可能的入侵,难以管制的当地民族以及因天高皇帝远而滋生的异端思想(哈瓦利吉派和后来的什叶派)都是各种冒险活动滋生的土壤。在这样的环境下,像“加齐”和“穆塔维亚”这样的组织就应运而生了。

早在哈里发时代,穆斯林的军队就允许一些志愿兵在没有薪水的情况下服役,参与战争并分享战利品,这样的团体被称为“穆塔维亚”(mutatawwi'a,即“志愿者”)之所以称呼他们志愿者,是因为他们的行为已经远远超越了伊斯兰教法赋予他们的职责。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受到“吉哈德”思想感召的的穆塔维亚开始活跃在在伊斯兰世界的东部边境,自发组织起来投入对异教徒和异端的战争。他们中的领袖往往会声名鹊起,受到官方承认并建立一番功业,其中就包括匪盗出身,后来加入穆塔维亚并在东伊朗建立王朝的萨法尔(Ya'qub ibn al-Layth al-Saffar,861-879在位)

早在前伊斯兰时代,贝都因部落之间就存在着一种名为“Ghazwa”的战争形式,通过袭扰的形式从敌对部落里掠夺畜群,从事这类活动的人会被称作“加齐”(Ghazi)在后来的伊斯兰时代,这种行为逐渐演变成了对于边境异教徒的军事行动,加齐们通常是居无定所的游荡武装,靠着对异教徒发动的劫掠获取战利品。和“穆塔维亚”类似,像是曼齐克特之战后的安纳托利亚等边境往往会自发聚集起成千上万的,受到宗教热情感召的加齐武装(其中就包括了后来的奥斯曼人)他们的领袖往往会获得很高的声誉,这也使得加齐慢慢成为了一种荣誉,早期的大部分奥斯曼苏丹都会将“加齐”作为自己的尊号之一,以示自己是圣战者的领袖,众加齐之加齐。

那法掷油兵(Naffatun)/ 马穆鲁克火枪骑兵(Mamluk Handgunners)

那法掷油兵奋力掷出点燃的那法油罐,其油脂可渗入敌军盔甲猛烈燃烧 / 马穆鲁克火枪骑兵杀伤力较弱,但能有效惊恐敌军部队,由于射程较短,因此需要装备精良盔甲

在穆斯林世界,石油很早就被人们熟知并广泛使用。早在公元7世纪的一本阿拉伯药理学著作里就提到了食用石脑油有治疗疾病的功效。类似希腊火的武器“拿法火油”(Naffatun,来自于波斯语里的“Naft”)在伊斯兰世界也同样存在。在12世纪的阿拉伯作家伊本·塔尔苏西(Mardi bin Ali al-Tarsusi)的著作里就记载了拿法的配方,它是由石脑油混入了硫磺和各种树脂所组成,和希腊火的配方类似,同样可以在水上燃烧。今天的石脑油(Naphtha)这个词就是来源于拿法。

拿法火油最常见的使用方式是将其与各种爆炸物一同装入陶罐中对敌方投掷或是对城墙进行轰击。在1167年,为了不让兵临城下的基督徒军队占领弗斯塔特,法蒂玛王朝的维齐尔沙瓦尔(Shawar)在城中点燃了近20000个装有拿法的陶罐毁灭了这座城市,大火在弗斯塔特城中蔓延了两个月才散去。这表示在十字军的时代,似乎石油武器的供应量还是很大的。

16世纪马穆鲁克部队中的禁卫卡萨吉马穆鲁克和黑人火绳枪兵

不过“拿法火油”毕竟只是从石油中提取出来的,它们并不是真正的火药武器。差不多在蒙古人入侵伊斯兰世界三十年后,马穆鲁克王朝的工程师哈桑·拉玛(al-Hassan al-Rammah)在他的著作里描述了伊斯兰世界的第一种火药武器。这是一种被称作“Midfa”的木制手炮,要想发射的弹药,炮手需要往火门里填充10份硝石、2份木炭以及1/2份的硫磺,然后将其夹在腋下发射。我们目前尚不知道这类火器是否直接传入了欧洲,对当地的火器发展产生了影响,不过到了马穆鲁克王朝的后期,埃及的士兵已经在使用欧洲进口的火绳枪了。

1280年马穆鲁克手稿中对“Midfa”的描述(右侧士兵所使用)它的作用大概是在艾因扎鲁特之战里用来惊吓蒙古人的马匹。除此之外,“Midfa”也是已知马穆鲁克时代最早对大炮的称呼

写到这里的篇幅实在是有点太长了……不得不说考据《阿提拉:全面战争》与考据《中世纪2:全面战争》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工作。因此有关这部资料片剩下两个派系,也就是塞尔柱突厥人以及拜占庭帝国相关的内容我们就放在下一篇里来讲吧。



标签 手游全面战争中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