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网

四季网

《北京邻居》一段实实在在的,接地气儿的老北京四合院的生活

admin
《北京邻居》一段实实在在的,接地气儿的老北京四合院的生活-第1张-游戏信息-四季网

一开始,我以为自己会在疲惫的学习后,坐在剧院里睡着。但从戏剧院出来时,却只感到脑子仿佛燃烧一样,连吹来的风都被捂热了,从脖子顺着衣服穿到脚跟,令人全身热气腾腾的,激动得很,睡意全无。

很难想象,自己的大脑居然在晚上十点钟还能保持如此高效地运转。甚至在堵车的途中,我差点直接拿出一张纸,把自己脑子里的东西一股脑儿的倒在纸上,生怕自己忘了某个细微的情节。大概是疯了吧。

如果说老舍先生的《茶馆》给人一种悲凉的感觉,曹禺的《雷雨》令我一头雾水,似懂非懂,那《北京邻居》则让我心里五味杂陈。是的,是那种属于老北京人生活的味道,或喜或忧,时而欢欣雀跃,时而心如刀绞。

《茶馆》与《雷雨》固然是传世之经典,但毕竟离我的生活有些隔阂,因此,昨天的那场平平淡淡《北京邻居》令我沉迷其中了。

它的情节的确平淡——因为它仿佛是一个纪录片,整合了这个普普通通的小胡同中一块块生活碎片。而从宣传册上的简单介绍来看,《北京邻居》的主要着手于外地人与文化融入北京胡同的过程。

简要概括下来便是:北漂而来的小刘夫妇在北京的一个四合院内租了间小屋,初来乍到的他们遭到院内其他街坊的排斥,最终,经过矛盾百出的一段相处时光,一群人最终和睦相待,成了真正的邻居。

这样的情节置于普通的话剧中着实提不起观者的兴趣。除了有过类似的生活经历的人们,会被演员的表演代入到深深的回忆当中,触动心灵——可惜,在北京土生土长的我并没有这种机遇。

一千个眼里有一千个哈莫雷特。

今天放学时,lbh与我谈起读后感一事,他说若过放任自己去写,他能写三四千字,因为他从小生活在北京,有着太多太多被这部话剧激起的追念。

而我回答他说自己也能写个一千字左右,我虽然没有能与剧中情节产生共鸣的经历,但在脑海中,总有几个挥之不去的身影迫使我将它们写下来——有的来自于内心那种纯粹的同情,有的源于心灵深处的呼应,源于生活态度上的如遇知己般的交流。

天道不公

要说,在全剧中谁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恐怕大多人都想不到。你们或许会猜成小刘夫妇或者是海大叔。不,是那鹅毛飞雪中醉的最深的那个人。

他出场次数很多,但他的所作所为,使得他几乎没给观众留下过好印象——他歧视外地来北京打拼的人,他是小胡最怕的人,也是四合院中刁难排斥小刘夫妇的指使者,几乎小刘夫妇与院中其他人的矛盾全是由他挑唆的;他很爱多管闲事,走路说话随意的很,全然一个无所事事的邋遢汉。

作为一个父亲,他甚至和儿子关系极其恶劣,而且对妻子言听计从,敬畏有加。一个离岗工人,在家“好吃懒惰”,在外欺负他人。

恐怕在大多观众心中,对赵公安鄙视不已。

这是情理之中的,我也断然无法反驳的。

大家说,我对赵公安的评价原先与大家一样。直到那场三人之宴,觥筹交错,一醉方休之时,我被一段话怔住了,陷入沉思。片刻,我的脑海里毫无征兆的蹦出一个“荒诞”的问题:这一切,是他的错么?你们或许会说这答案显然是……

先等等,听我告诉你那段话是什么——大致是“不吹牛,哥们我当年在灯泡厂工作时,劳模、优干什么的随便拿,又一次还连续几年评上了,现在我家里那面墙上贴满了我的奖状!我吹出来的灯泡,个个都是精品……”

沉下心来好好想想,这如今在一间破旧的10平米的小屋里喝的酩酊大醉的他,曾经是多么的意气风发、干劲十足啊!谁想,时光流逝,曾经的劳动模范竟成了这样副潦倒邋遢的模样。

外资企业,这个他甚至仅仅是听说过的名字,将他的前途尽数碾成飞灰。

他也许曾经“自在”过,但当三位邻里酣谈“人生与自在”之时,他却发出了这样令人心如刀绞的感叹:“小时候,被父母管着;上学时,被老师管着;结婚了,被媳妇管着。”他的心早已死了,在这样毫无自由的生活中,他选择了去接受,去浑浑噩噩地活着。

在别人眼里,他是个多管闲事,整天无所事事的人,是个被鄙弃和蔑视的对象。

可是,身为一个人——至少曾经是个正常的人,他又何尝不想活得有尊严?他又何尝不想在社会上有份趁手工作,甚至干得有模有样,像劳动模范那样,受到人们的崇敬与追捧?

不因如此,他又为何要主动在院里“担任”公安的角色?无非是想证明自己罢了,无非是想在众人面前博得一个人本应拥有的尊严。当他在大醉时,当看到面顶撞他的妻子时——也是全剧中唯一一次他与妻子正面对抗的情景,我鼻尖略有些发酸。

想想罢,现实中我们又有着多少“赵公安”呢?——前些日子班会上提及的偏远地区的学生。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完全拥有学习的天赋与学习的兴趣,可是他的家庭,当地的思想体制却将他们紧紧的束缚,到头来,再优秀的人不还是走上了“上学—打工—结婚生子—”的死循环里?

又有着多少没有机会接受系统化教育的人,在社会的洪流中被无情的舍弃?我们生而站在高水平的平台上,还往往对天长叹学习之不易,生活之烦恼。殊不知,在这世上,有着太多的人连掌握自己的命运都是天方夜谭。

他们做错了什么?竟被社会这样的随意的抛弃?对于他们来说,生活毁了,就算被人同情——就算被上亿的人同情又能如何?你的同情能救得了他们么?

以微笑面对你,将苦闷埋在心底

说了这么多,也有些疲乏。

我也想随心地谈谈在话剧中的那位知己。其实,与其说是知己,不如说是同道中人罢了。海叔,是在《北京邻居》中独当一面的人——它代表着人性善良。

在小刘夫妻刚刚定居在这个不起眼的小四合院时,在一双双冰冷的眼神与一张张刻薄的嘴之外,有这样一位慈祥的老人,为他们辩解“翻墙案”,为他们倒上一壶的热水用于洗衣……在这样一个陌生且冷漠排异的环境中,只有海叔带给他们一缕恒久温暖的日光。海叔相比于其他角色,他是全剧中老北京的包容性体现之处。

我们都知道,海叔是个老好人。

他慈祥,谈善良,他淳朴,他乐于助人,可是,不知有谁思考过“好人,是多么的难做么?”。

当邻里们看着海叔每天面带笑容,左帮有助时,可曾想过他患脑血栓的老伴还在住院么?

当我们看着海叔拿着饭盒,骑上车子,轻松随意的说一句:“我去给老伴送饭去。”谁又能记得掂量掂量海叔做饭时不小心落了多少眼泪于其中?好人难做,因为它以笑容面对你,将一切悲伤藏在心底。

正因如此,若不具有有着同样生活态度,是很难在那温暖的微笑面前看到泪痕的。好人,他们是演员,天生的演员。他们的伪装足以令任何朋友无法发现破绽。他们将闷在心里的苦闷与悲愤发泄出来,只在夜深人静,孤身一人时。

若没有那次醉,也许我们会真的忘记了。

“老板得了脑血栓在医院躺着,孙女在澳大利亚,机票就需要十万元,我得蹬十年三轮!”伴侣重病,孙女远在地球的另一面,毫无牵挂的孤寂,无处诉说的苦闷——我们或许真的会忘记罢。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朋友,请珍惜他们,即使他们的帮助你从未发现。

想当年,不知从何时开始,曾梦想去做一个这样的好人。做好人是难的,我曾经试图去令身边的每个人都感到快乐。

但好多时候,我做不到。有时候是我能力太弱,有时候是自己摆脱不了周围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几次,琢磨到半夜,求得一知半解。

哎,不多说了,既然心甘情愿的走了这条路,便一直走下去吧。

咳咳,扯了不少题外话,现在得回到正题了。我相信,每个同学在观看完整部话剧后,都会或多或少的触动。

在我看来,这部话剧最为经典之处,便在于它的朴素与真实。不要小瞧这两个寻常的写作着手点。

为什么这部话剧在给人们传递着做着思想的同时,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原因便在于它的真实性。

《北京邻居》,它以话剧的形式向观众展现了一段实实在在的,接地气儿的老北京四合院的生活——其实,也就是我们百姓的生活。它,是当时社会的缩影,既蕴含着我们心中曾经的北京气息,也包容着不同人在这个小社会中的不同生活。

我们能在其中找到过去,找到在社会中的自己。

标签 赛尔号哈莫雷特什么天赋好